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培养
招生就业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人才招聘
资料下载
丝路石音
校区首页
紫砂古韵润心田 非遗薪火传校园
返回
发布日期:2025-04-15  作者:梁帅、华振羽  摄影:崔晓雅  编辑:华振羽  来源:355-文理学院  浏览:87

当紫砂泥料与青春指尖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近日,校区文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承办非遗紫砂陶艺进高校活动。陶艺工作室化身非遗传承课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晓辉携紫砂技艺走进校园,带领石大学子开启了一场"泥土上的文明对话"。


图片1


图片4


活动现场,杨老师以"泥条盘筑"开场,将黄河故道的沉积土化作指尖灵动的艺术语言。拉坯机旋转的韵律中,紫砂泥料渐次成型,他"手随心转"的技艺引得学子惊叹连连。"这不仅是造型艺术,更是中国人'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具象表达。"杨晓辉边演示边阐释,将紫砂"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匠心智慧娓娓道来。


图片2


实操环节成为最生动的文化课堂。大一年级的张同学虽首次触陶,却在指导下成功拉出匀称的器型:"当泥土在掌心有了生命,突然就读懂了《考工记》里'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深意。"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学生们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也让紫砂技艺在年轻血脉中焕发新生。


当夕阳为陶坯镀上金边,工作室里依然可见学子们专注创作的身影。这场始于泥土的文化对话,正在校区书写着非遗传承的生动答卷——不求立竿见影的育人成果,但求在润物无声中,让传统文化基因在校园代代相传。这场活动不仅让千年窑火文化焕发新彩,更探索出高校非遗育人的生动路径。


图片3


未来,学院将在现有陶艺工坊基础上,开展更多此类活动及课程,让青年在'手作体验+文化解码'中,既习得传统技艺,更培育文化自觉。正如陶艺工作室负责人梁帅所言:"我们不做宏大承诺,但求务实前行。让每一次拉坯都成为文化传承的接力,让每件作品都讲述青年与非遗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