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钢,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04-2008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
2008-2013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3-2016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博士后
2016-至今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讲师、硕士生导师
讲授课程
1. 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本科生)
2. 大学物理解题方法(本科生)
3. 物理学文化导论(本科生)
4. 纳米光学基础(研究生)
研究方向
1. 纳米光学:微光光学器件设计、危险气体传感器设计、折射率传感器设计
2. 太赫兹LED成像
科研项目
1. 数字孪生模拟测试,横向,已结题,主持
2.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城市燃气管网事故应对标准要素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已结题,主持
3. 多模态大模型的分子级光学传感器设计与实现方法研究,校级,在研,参与
代表性论文
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
1.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小尺度的光镊器件设计与应用[Photonics Research, 2018, 6, 182]。我们研究了强局域场金属结构与单个量子点强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我们设计了一个“8”字形金属凹槽结构。在金属凹槽的两个尖端处,达到共振频率时的电场局域效果最强。同时,此处也是势场梯度力最强的地方。在液体中漂浮的量子点,由于势场梯度为的作用,量子点将被稳定的囚禁在热点处。由于此部分电场局域效应最强,我们设计的 8 字形金属凹槽结构能够与单个量子点发生强相互作用。在散射谱上呈现Rabi分裂。此部分内容我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在Photonics Researh上。
2. 手性分子圆二色光谱在强耦合区域与弱耦合区增强效应研究[Nanotechnology, 2020, 31, 345202]。我们研究了手性分子包裹金属纳米颗粒的消光谱。改变颗粒尺寸大小时,我们发现在金属纳米颗粒与手性分子发生强耦合效应与弱耦合效应时,圆二色谱均显现了Fano效应,并给出Fano公式下,强耦合与弱耦合发生时q值的大小与不共振等一系列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强耦合与弱耦合条件下圆二色谱呈现Fano效应的原因。此部分内容已经在Nanotechnology上发表。
3. 与实验合作,发现实验中的新现象并解释该实验现象 [ACS Nano, 2017, 11, 1172-1179]。我们与实验合作,在实验上合成了三根金棒构成的金字塔形结构。从理论预言我们发现该结构的散射谱可以形成Fano线形。这主要是由于不同金属棒激发的不同模式之间的耦合效应而产生的。同时,实验结果也对该理论预言进行了验证。理论预言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我作为理论部分的一员参与该工作。该部分内容发表在ACS Nano上。
主要成果(专利及奖励等)
1. 一种基于TDBCs-Kretschmann的高灵敏度手性分子检测结构设计方法,2022年,排名第3;
2. 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类基础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华北赛区二等奖》,省部级,排名第1;
3. 202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首届“科德杯”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国家级,排名第6;
4. 2024年《“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铜奖》,省部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5. 2024年《“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系四海”国际专项赛道铜奖》,省部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6.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北京赛区二等奖》,省部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7. 2024年《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第三届海南自贸港未来英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英才奖(特等奖)》,市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8. 2024年《在2024年第17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国家级,指导教师排名第2;
9. 2024年《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国家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10. 2024年《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国家级,指导教师排名第2;
11. 2024年《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省部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12. 2024年《2024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三等奖》,省部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13. 2024年《首届北京邮电大学“鸿雁杯”学生创新大赛雏雁赛道创业专项组一等奖》,校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14. 2024年《首届北京邮电大学“鸿雁杯”学生创新大赛国际赛道二等奖》,校级,指导教师排名第1;
15. 2024年《2024纳米光学前沿国际学术会议墙报银奖》,其他,指导教师排名第1;
16. 2024年《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实验教学案例”建设项目》,校级,排名第1;
17. 2024年《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思政示范课程》,校级,排名第1;
18. 2024年《2024年第一届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高校教师智慧教学案例竞赛(浩埔杯)三等奖》,国家级,排名第1。
联系方式
E-mail:sg2010@bup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