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培养
招生就业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人才招聘
资料下载
丝路石音
校区首页
学在克拉玛依:一场扎根边疆的接力
返回
发布日期:2021-09-30  作者:新华社  编辑:于智馨  来源:新华社  浏览:250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9日电(宋佳玲、刘习、王佳琳、郭姝璇)“黑色的油”,这是克拉玛依在维语里的意思。1955年,克拉玛依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大油田,那一年也成了这座城市的诞生之年。2015年,也就是克拉玛依60岁生日之际,教育部批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设克拉玛依校区。自此,更多的青年走向了沙砾、页岩和红层地貌的怀抱。

王星泽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资源勘察专业的2018级学生,也是这个年轻学校的第三届学生。今年大四的他,已经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签订第三方协议,毕业后将留在新疆工作。

当年选择来到克拉玛依,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王星泽有离家更近、更轻松的院校和专业选择,但最后,王星泽还是主动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从第三志愿放到了第一志愿。

王星泽是个自由又浪漫的人。“我很爱旅游,喜欢野外的生活,这应该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去一线基地勘测。”不到22岁,王星泽已经去过中国19个省市,他上一次旅行计划是从四川南充出发,经重庆再回成都,走过一个小三角环线。

半个多世纪前,同样有一批热血的年轻人经国家派遣来到克拉玛依进行地质调查。195566日,独山子1219青年钻井队在黑油山附近定出一号井位,1029日,这口井喷出工业性油流,“克一号井”成为苍茫戈壁滩上诞生的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标志。

彼时的地质调查队,无法抵御戈壁地区的大风天气,风一来,帐篷全都被吹个底朝天。于是克拉玛依人民便向下开发,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地窝子”建筑。

一线开采时,既有零下四十多度的高温,也有零下30℃的低温,地质勘查,完全无法和“说走就走的旅行”相提并论。

王星泽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本科期间,他和同学前去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参加野外实习,几百公里的环线后,最远到达了位于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龙脊谷。深入龙脊谷内部时,风沙很大,手机没有信号,只能靠指北针和太阳方向判断方向。由于沙子的比热容低,当时温度将近40°,体感温度更高。

“真的很漂亮,很纯净。”王星泽说起新疆的时候很真诚,总像眼里有光。“我来克拉玛依这么多年,这里的天没有看烦过。”

从湿润的天府之国来到干旱的西北戈壁,这并不是一个所有人都能轻易做出的决定。而让王星泽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时刻,就是每当去到野外实习,登顶后看到的壮阔的戈壁全景:自我于天地间的渺小,这一方大好的河山。家国命运和个人命运,在此刻无法不深深地联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16年开始招生,435名首届毕业生来自全国16个省份,其中118人选择到新疆基层工作。第二届毕业生里,有220多人选择留在新疆工作。

王星泽所在的资勘班上共有20多名学生,其中还有8名女生,据王星泽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来自全国外地的其他各个省市,其中不少人都选择了今后留在新疆。

九月,初秋的克拉玛依层云迭起,红山湖在阳光下像一面巨大又完整的反光镜。谁也不曾想到,面前这个纯洁如洗的湖泊曾经蓄满了污水。克拉玛依红山湖原为东沟污水库(南湖),2012年年初,政府对南湖开始进行改造建设。经过排污清淤、植树造景等一期改造工程,红山湖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三年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在这里拔地而起,红山湖成为一颗心脏,镶嵌在这7200亩的大学城之中。

王星泽喜欢跑步,平时他就围着这面红山湖的沿岸慢跑。水天成线,日落余晖,图书馆的落地窗将这一切都映射得有些恍惚,让人很难将眼前的这一切与当年《克拉玛依之歌》里那个“没有水,没有草,鸟儿也不飞”的无人之地联系起来。

今天,沥青的光泽依旧闪烁在城市的上空。许多青年和王星泽一样,他们同样“转过脸”,却不再“向别处去”,只看到克拉玛依的天,不曾感到厌倦。(完)



来源:新华社

编辑:于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