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党协商制度与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之间的关系
1 、政党协商的重要性及其问题
所谓政党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
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事务进行的直接的政治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中,政党协商处于首要地位,具有政党性、政治性、高层性等特点,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也是多党合作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最新成果之一。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党际协商,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不成功的教训。六十多年来,国家发展的历程再三表明,扩大政治参与、推进决策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实现价值引领、促进政党和谐,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中政党协商的地位、作用不可取代。
政党协商现有的方法主要有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三种形式,其中会议协商可具体规范为专题协商座谈会、人事协商座谈会、调研协商座谈会以及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的协商座谈会。每逢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共中央的一些改革决议或决定、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之前,中共领导人都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进行会面、磋商。中共的一些重要会议(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4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2014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都由中央统战部门的领导人亲自向各民主党派领导人通报会议内容。这些做法起到了沟通信息、收集创见、优化决策的积极作用,也为民主党派实质性地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
但是,政党协商制度如何满足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还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国家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矛盾或困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摩擦和冲突成为常态,人们对重大决策的理解和期盼越来越多元化,就需要由更加开放的机制来集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特定程序,将决策水平大大提升。政党协商制度的优化,必须符合这种基本要求。以此为尺度,可以发现,现有的政党协商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协商成果少见深度,泛泛之论占据了过多的资源;缺乏固定、可靠、有效信息获取渠道,一些决策不尽精准;有些政府部门对民主党派重视不够,往往政策出台了才想起征求民主党派意见,民主党派根本来不及调查研究,无法提出可行的创见;少数领导对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不理不睬;在很多情况下,以某个人的建议作为党派建议、提案,民主党派集体智慧的作用发挥小,存在个人参政议政议政能力强、集体参政议政能力弱的现象;政党协商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许多地方的政党协商仅仅停留在见面开会形式上;有些地方以部署工作代替政党协商,等等。
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机会,也使得政党协商制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客观地说,一些民主党派议政水平不高,造成了政党协商的实效不彰;而政党协商制度的上述不足,反过来也明显地遏制了民主党派议政水平的提升,因为,他们没有基本动机来提升自己的议政水平,往往“热脸贴上冷屁股”,再加上一些政党部门对民主党派遮遮掩掩,有选择地对民主党派通报信息,使民主党派很难得到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更谈不上提出可行的决策参考建议。这是一种“死循环”。打破这种“死循环”,优化政党协商制度,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我们认为,推进和强化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是一条的重要出路。
政党协商本身制度完善尤其需要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的推动。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直接的政治协商,其具有多种协商形式,以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名义,在重大决策制定过程中,向政党部门直接提出专业性建言,将大大提升政党协商的质量,让民主党派的意愿和建议有系统的表达机会;同时,还可以与中国共产党党属智库之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甚至可以协力合作,这将丰富政党协商内容,夯实政党协商基础。因此,加强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有助于推动政党协商的深化,提高政党协商实效,为推动政党协商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重要出路。
2 、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势在必行
智库是独立、系统、专业的研究机构,是一种思想库,是吸纳各种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研究的平台,其所提供的研究成果,要比一般性意见和建议更系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社会影响力也更大。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重大决策的制定都以各种方式采纳智库的研究成果,而智库多独立于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多超越政府部门的利益或视角,因而能够提出一些比较规范和科学的意见和建议。更为重要的是,智库活动本身构成了它们广泛开展民主协商的一个重要形式,一些党派、利益团体和社会组织通过智库的研究成果来表达他们的意愿和利益所在,这种表达越充分,决策过程就越有多样化的参考框架,决策本身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就有了动力和制度保障。这提供一种重要的思路,智库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提供可行的创见(研究成果),还在于智库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民主参与方式。正是这两点,恰恰与我们的政党协商制度所要达成的预期目的完全重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建立政党协商制度,就是为了吸纳更多的可行创见,也是为了给各民主党派提供参政议政的制度化途径。1949年以来,尤其是近30多年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活动多以领袖代表政党、一般党员代表个人专业身份的方式来开展,缺少党属智库这种更专业化的形式,这一方面限制了意见和建议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民主党派利用自己的资源开展更灵活多样的参政议政活动的空间。在这种格局下,政党协商自然就无法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
所以,应该把鼓励、支持民主党派建立党属智库,作为推进政党协商乃至民主协商的一个重大抓手。
二、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的优势与特点
中国现有的民主党派多具有知识优势和专业(实业)优势,从历史上看,他们的领导层及一般党员,不是专业知识分子就是专业(实业)领域力的杰出代表。建国以后,它们的组织发展和建设还是维持了上述两个基本优势。这是它们建设党属智库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具体地看,有如下几点:
1、民主党派本身是人才聚集起来的政党,各民主党派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汇聚各类专业人才,都有自身的特长,比如,各党派在高校、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仅此一条,就注定了其党员主体,都是各领域里专业精英。这是党属智库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
2、民主党派近几年来参政议政意愿更加活跃,形式更加多样化,令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形势、政策和发展前景,投以更切实的关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来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党员越来越多。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大会发言、提交议案和视察调研多种方式建言献策,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从个体活动上升到智库形式的集体参与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党员的期待。这为建立民主党派通过党属智库来推进参政议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3、智库的发展,在2015年开始,得到空前的关注与支持。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其中提到:“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与他所列举的“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之并列, 理所当然,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也是新型智库的一种,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各类智库的政策措施,民主党派党属智库是这些政策措施的受益者之一。
4、在党属智库建设方面,民主党派有历史经验和优势可循。许多民主党派在建国前就有自己的杂志、报刊、通讯社,也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可被看成是党属智库的雏形),当时,各种研究型社会团体或组织比较活跃(比如“中国营造社”、“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发挥了很大的专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建国以后,民主党派专业人士多进入体制内的院校、研究机构,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参与一些民间智库(比如“天则经济研究所”、“春秋研究院”以及一些挂靠在党政机构之下的学术性研究团体(比如,“中国史学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等等)。 民主党派内部现有的研究室,也正在摆脱一般的工作性研究,扩展研究领域和范围,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为建言献策提供有专业水准的智力支持。 这种转型也为党属智库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建立和发展,还根植于其与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密切联系。大部分党员都在上述机构中工作,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还有许多党员是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这种专业优势和地位,十分有利于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与这些机构建立起多方面的合作关系,或者共同承担研究课题,或者分享信息资料、或者专业人才资源;这种合作既保持了智库的独立性,又与非智库机构维系了必要的专业联系。
当然,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在职能、管理方法上,应该与其他智库有所区别。党属智库是由民主党派成员组成,定位于非营利性组织,其资金来源可以多样化,既有民主党派自筹,也有政府的资助,或其他组织赞助;其课题来源,可以是民主党派政党委托,也可以是党政机关委托,还可以是企业委托,或自拟课题。另外,党属智库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党的组织系统进行传播,或者上达党政有关部门,或者在党属媒体上公布,或者在党内通报。党属智库成员具有专业类别齐全、社会关系网络广泛等优势,这为创新智库运行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如,运用新媒体进行调查研究,成果传播,实现整合资源,智慧碰撞;以给党政部门授课等方式,传播研究成果,积极扩大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三、促进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若干建议
在现阶段,规范的智库建设在我国还是处在起步阶段,制度框架、政策措施优化以及运行机制的健全还需要一个过程。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尤其需要各方面支持,因为党派党属智库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但需要观念上的革新,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大胆而谨慎的探索。在此,统战部门责任重大,通过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来推进政党协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推进法律改革和制度松绑,为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现行政策规定,非营利性组织必须挂靠某个政府主管部门,而一些部门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虑,往往不积极接纳智库的挂靠要求。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也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有关部门应该修订相关规定,对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注册,采取更为宽松的对策,比如,允许民主党派及下属机构具备挂靠资格;允许以公司名义注册智库。另外,在年检、活动举办、对外合作、信息收集、调研安排、成果发布等方面减少不必要的限制,提升党属智库的运行效率。 总之,全方位放权。在目前阶段,应该在扶持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建设与运行方面,给予其他一般智库所没有的“特惠”,比如,在智库与基金会的合作方面,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第二,为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运行提供支持,鼓励党属智库与更多的党政部门建立直接的业务联系。以往,民主党派的社会活动多是政党与统战部门、政党内部的往来,与其他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缺少多层次的沟通,影响了作用的发挥,甚至连影响力都受到限制。所以,要注重利用好党属智库这个中介,帮助民主党派建立起与国家、社会各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协作的渠道。放宽对民主党派的跨党活动的审批;鼓励民主党派党属智库成立联络部,与党政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起定期联络、对口协作机制,让政府部门有机会更多地听取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声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鼓励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立与政府部门任职的成员和特约成员的定期联系制度,扩展参政议政的渠道和途径;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研究成果,在以“内参”等的方式报送政府有关部门之后,其采用或办理情况,要以书面或会商方式及时获得回馈。统战部门应该将这个过程看成是全面落实政党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鼓励和支持协民主党派为党属智库的发展吸引、培养和使用各类专业人才。统战部门应该会同有关机构,就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进行一次系统的人才资源摸底调查,以便掌握切实的信息,依托其他多种调查方式,对民主党派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细化统计,形成大数据,以备随时使用;帮助民主党派在建立党属智库时,大胆启用人才,对此,统战部门要给予相关的支持,比如,推荐一些经过考察的后备人才,精挑细选,优中选优。同时,利用社会主义学院等机构,对遴选出民主党派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智库的特性、运行方式,激励他们投身智库活动的积极性。对其中一些有志于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才,可以提供相应的机会,例如,安排其到政府、企业或其他部门等进行调研、挂职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专业才能,也提高他们对国情民意的认识水平;组织安排一些优秀人才参加与境内外专业人士的直接交流,甚至送到境外科研机构短期参访,拓展其专业视野;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及其成员给予奖励,例如,赋予其一定的荣誉称号,现有的先进工作者、杰出青年、五四青年奖章等奖励机制中,要给民主党派党属智库成员预留一定的名额;推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时, 给予充分的考虑;还可以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为此,要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从事政府委托的重大课题研究的民主党派党属智库,要给予充分的物质和非物质支持。注意物色、培养、吸收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民主党派成员加入智库,有针对性地吸纳人才,不断充实新生力量。
第四,扩大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知情渠道。政府有关部门要给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在收集信息、沟通信息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便利,如赋予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一定的资料数据查阅权限,在调查研究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在举办专题报告会、专题座谈会以通报重要情况时,吸纳民主党派智库成员参与旁听;帮助民主党派党属智库根据专业研究的需要建立起系统的信息库;放宽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与媒体的信息共享合作的审批。这些措施旨在强化党属智库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帮助民主党派规范和促进党属智库的各项活动,使得党属智库既保持应有的专业独立性,又能够依托党派资源,运行规范、高效,产生实际的影响力。一些党属智库可以接受本党的课题研究委托,但是,要站在理性、科学规范的立场上,不受外来的因素干扰,确保研究成果的专业独立性。同时,党属智库在接受党外委托研究课题时,不脱离党的管理,反而要给他们提供本党的社会关系网络或其他优势资源, 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党属智库。党只是在规范管理上发挥作用,对专业研究的独立性不予干预。确保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在专业上的权威性。
第六,加强民主党派党属智库课题引导及研究成果的转换,使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成为相关决策的参考依据。统战部门定期召开重点调研选题座谈会,调研选题交流会等,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为民主党派党属智库选好选准调研课题,为其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做好前期铺垫;民主党派党属智库自身要加强对选题的选择筛选,选择优秀选题,选拔优秀人才,集中重点力量,提出高水平提案;鼓励民主党派党属智库根据实际需要,独立地确定研究方向和项目,重点引导他们研究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战略问题,使得他们的研究活动与国家的需要高度同步;鼓励党属智库开展一些基础理论性研究,对这些成果也不能封存起来,而是以适当方式进行传播;在政府委托课题项目招标时,确保公正、公平、公开,给予其与其他官方智库同等待遇,绝不有如何形式的歧视;对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研究成果的专场展示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以便它们吸引相关部门和人士参与,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力。针对某些专业性特别强的政策问题,可以进行个别咨询,也可以组织定期的论坛或圆桌会议,也可以组织不同意见的人士之间的讨论,相关领导与决策者旁听,还可以鼓励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对其进行资助,吸纳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可给予相应的资金、政策上的支持,促进其成果的转化,发挥其实际作用;建立和健全民主党派党属智库提案机制,并将其纳入对民主党派党属智库考核体系中,每年对各民主党派党属智库提案的采用率或实际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智库成果进行等级评估;建立适当的机制,鼓励各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之间进行良性竞争,鼓励优胜劣汰,调动智库的积极性,提高智库的学术水平和成果质量。
第七,创新纳言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民主党派党属智库资源。除了传统的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协商会之外,还应该大力创新纳言渠道,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所提供的便利,开拓灵活多样的途径,例如建立网络纳言渠道,在政府网站上专辟纳言通道;建立民主党派党属智库论坛、微信公众号等,为其提供网络平台;鼓励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就重大政策问题进行公开的专业化讨论和辩论,并将他们的各种意见传播给广大民众;建立早餐会、茶话会、品酒会等多种形式,利用轻松环境,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让大家畅所欲言,鼓励“头脑风暴”、“神仙会”;政府部门在制定一些重大决策时,要将听取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纳入必备的程序或环节,同时,政府也应简易纳言程序,取消一些不必要繁琐的程序,使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观点能顺利、快捷、准确地送达决策部门,发挥其作用,比如,简化内部通报程序、内参上送程序等等。
第八,帮助民主党派夯实党属智库的经济基础。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捐助和支撑智库活动。对那些有志于公益捐助的企业家,引导他们资助党属智库,在他们捐助母校或家乡的通常途径之外,开辟一条服务于社会的新通道,并给予免税待遇。为此,要因此要鼓励党属智库进行必要的自我宣传和吸引资助的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民主党派党属智库重要性的认识;对民主党派成员的自愿捐助,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同时,帮助民主党派党属智库提升运行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规则的经营活动,比如,接受有关单位(如企业、政府部门、大学或其他组织)有偿咨询委托,所得受益全部用于智库活动本身。
第九,鼓励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与其他智库开展广泛的合作。不同专业领域、活动范围和人力配置的智库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鼓励党属智库与其他智库加强互动合作交流,深化专业研究,聚集智慧。可以由统战部门或民主党派出面,来协调智库之间的合作,比如,联合举办有关重大政策或问题的系列研讨会。建议以八个民主党派党属智库的名义,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中国民主建设国际论坛,这两个论坛集中外智库的力量,形成制度化的机制,扩大影响力,传播中国声音。
第十,确定党属智库在政党协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每一次政党协商时,除了领导人之间直接交换意见之外,要专门安排中国共产党的党属与民主党派的党属智库之间的专业交流。领导人之间的交流多限于政治层面,也没有必要具体讨论一些专业问题。对此,党属智库的交流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尤其涉及到一些重大决策时,党属智库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直接关系到决策本身的科学化程度。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属智库与民主党派党属智库之间的交流,能够确保政党协商建立在政治考虑与专业标准的完美结合基础上。
总之,推进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要着眼于优化政党协商制度,要有整体规划眼光,要有切实措施,要立志于将民主党派党属智库建设成为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第一流智库,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使其成为政党协商过程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在提升政党协商质量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