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header.template.html 第4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
工会活动
学生工作
国际教育
学校首页
焦桐千顷澄碧,胡杨千里传承——暑期社会实践访谈篇
返回

021年9月,焦裕禄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精神源自焦裕禄身上所展现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焦桐千顷澄碧,胡杨千里传承”暑期实践团队与山东理工大学的社会实践团联合开展采访活动,采访了张庄村村民闫春光和“焦桐守护者”魏善民。

1、铭记焦裕禄精神,迎难而上——闫春光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焦裕禄书记当年治沙的首试地--张庄村。在张庄村,焦裕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总书记的嘱托更让张庄村党员干部亲劲、韧劲、拼劲不断生长。实践团成员在这充满意义的地方采访了张庄村村民——闫春光。

图片 3

闫春光,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人,中共党员,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闫春光家,同一家人唠家常。唠家常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了解了闫春光的创业历程和生活情况,鼓励他坚持创业,努力发展。十年来,闫春光始终用实际行动摸索创业致富的道路,积极践行焦裕禄精神,利用养殖技术养殖蛋鸡,开办春光石磨油坊,成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整齐的荣誉证书,这是闫春光近年来所取得的各类荣誉,墙上摆放着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前来探望的照片。

“艰苦奋斗”“迎难而上”,闫春光给实践团成员讲述他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故事。他结合个人脱贫致富的奋斗经历,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攻克困难,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将个人理想付诸于实际行动。闫春光说:“是焦裕禄精神鼓舞了我,让我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 他的经历让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焦裕禄精神中“不怕艰难,迎难而上”的深刻含义。

提到焦裕禄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青年有何特殊意义时,闫春光说:“焦裕禄精神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引导青年坚守信仰,勤奋工作,求真务实,勇于担当。”

“以前风沙满地,现在绿树成荫,焦裕禄这个名字如同这满眼绿色,永不褪色!” 闫春光坚定地说。他用自身经历,形象生动展示了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采访最后,实践团成员向闫春光讲述了中石大学子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及胡杨精神的具体实践。

2、焦桐无声,斯人有情——魏善民

7月19日,两校实践团成员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采访了“焦桐的守护者”——魏善民。

图片 6

魏善民,兰考县的护林人,61年来默默守护着焦裕禄亲手种下的“焦桐”。1963年,焦裕禄同志带领人民种植泡桐树以抵御风沙。每天清晨,魏善民都会清理落叶、浇水、培土、施肥,确保“焦桐”健康成长。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坚持照顾这棵树,因为在他心中,“焦桐”不仅是树,更是兰考人民的精神寄托。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这棵一般只能活二三十年的泡桐树已经历了六十余载春秋。

今日的兰考县街道绿树成荫,环境整洁,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不仅看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种下的焦桐,也看到了2009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视察时,亲手种下的那株泡桐树,如今这株泡桐也长势喜人,矗立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内。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内,魏善民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他的守护故事。1963年3月,21岁的魏善民首次遇见治理风沙的焦裕禄同志,并与他一起挑起一筐泥。从那一年起,泡桐树开始茁壮成长,兰考也逐渐摆脱了“三害”。六十多年来,魏善民始终如一地守护着这片土地。魏善民深情地说:“每年都有年轻人到兰考学习焦裕禄精神,大家没有忘记焦书记。”而每次有年轻人去学习时,魏善民都会将焦桐的故事和焦书记的事迹用心用情地讲给前来学习的年轻人。

图片 7

伴随着这棵树,魏善民从年轻人变成了老人,而这棵树,也从小苗长成了大树。魏善民告诉实践团成员:“假如有一天我走不动了,那就让我儿子接替我的岗位,继续照料这棵泡桐树。”

魏善民的身影,如同那坚韧不拔的大树,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始终屹立不倒,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每一寸生机与活力。看着眼前这株焦桐,实践团成员似乎能够穿越时空,聆听过往岁月的回响,感受坚定信念和不屈意志。

下一步,实践团成员将把焦裕禄精神带回学校,将焦裕禄精神与胡杨精神、回信精神融合贯通,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青春底色,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