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大地上,几乎家家有红嫂,户户都有“铁心跟党走、一心打鬼子”的厚重家史。红嫂们也许目不识丁,却深明大义,她们时常把“仁义”“厚道”挂在嘴边,不仅是齐鲁历史文化积淀使然,更因为她们从八路军子弟兵和共产党员干部身上感受到了最最鲜活的仁义与厚道,所以她们才愿意把“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上了战场”。
为感受荡气回肠地沂蒙精神、感天动地的红嫂深情,7月17日上午,石油学院“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沂蒙精神传承”社会实践团到“红嫂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并拜访了新时代“沂蒙新红嫂”——朱呈镕。
“红嫂文化博物馆”以近300件革命文物和其他文物为主,结合声光电、油画、雕塑等形式,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沂蒙红嫂拥军支前历史画卷和新时期沂蒙红嫂艰苦创业、爱党拥军的精神面貌。参观在新时代红嫂精神传承者—朱呈镕女士的短片中拉开序幕,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红嫂群英、红嫂传奇、红嫂传人以及红嫂情怀4个部分,感人至深的文物、照片、雕塑、油画等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沂蒙山地区妇女与军队团结一致建设沂蒙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和辉煌业绩。
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被一代又一代“沂蒙红嫂”的事迹感动、感染。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沂蒙妇女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出了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诠释了沂蒙女性爱憎分明、至善至美的淳朴心灵。王换于大娘开办地下托儿所,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发动群众抚养革命后代42人,多次掩护八路军首长和生病员,被誉为“沂蒙母亲”;明德英将遍体鳞伤的八路军小战士藏在空墓中,毅然将乳汁喂进小战士干裂的口中,经过半个多月的悉心照料,小战士终于康复归队;祖秀莲发现八路军重伤员郭伍士昏倒在家门前,熬鸡汤给他补养身体,擦屎倒尿,硬是从死亡线上把郭伍士救过来;董力生报名参加支前担架队,孟良战役期间,她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沂蒙六姐妹主动担了全副支前的重担,兼备军马草5000多斤,制作军鞋240双……在新时期,“沂蒙新红嫂”朱呈镕用20多年的时间,行程10万余里,走访慰问了140多支部队,祖国东西南北的边关哨所都留下过她的足迹。20多年来,朱呈镕为各地官兵赠送鞋垫3万多双,赠送水饺1000多吨,累计捐款捐物达1000余万元。“新红嫂”朱呈镕还是沂蒙精神的传播者,每到一处军营都会作一场报告,用沂蒙红嫂的故事和精神鼓舞和激励子弟兵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大责任。
红嫂,不是哪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在铁流滚滚的革命战斗中赋予一代沂蒙女性的共同的称谓,她们人人功高盖世,却没有一个人争名,更没有一个人向国家要优待。在历史的视野中,沂蒙红嫂用一双双蹒跚而行的小脚,义无反顾地从柔弱走向坚强,在腥风血雨中,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拜访了新时代“沂蒙新红嫂”朱呈镕。
朱呈镕是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山东省“十佳兵妈妈”,被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了“沂蒙新红嫂”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亲切接见了朱呈镕,在听了这位“新红嫂”的汇报后,总书记连声称赞说:“很好,很了不起,一定要通过你们这些新红嫂,将“沂蒙精神”“红嫂精神”代代传递下去,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实践团成员们初见朱奶奶时,她的嘴角挂着慈祥的微笑,让成员们紧张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访谈过程中,朱奶奶分享了她物质拥军、精神拥军、思想拥军、文化拥军、科技拥军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她着重强调了精神拥军和文化拥军,她的方式便是把“沂蒙精神”“红嫂事迹”讲给战士们听,把沂蒙的红色文化浓缩成一个“易拉宝”,讲给战士们听,引导战士们听党话、跟党走;朱奶奶还用战争年代的“红嫂们”冒着枪林弹雨用小脚走100多里路给八路军送干粮、做军鞋的故事,强调新时代青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的使命担当。
在新时代,红嫂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红嫂精神代表着伟大的爱国主义、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回望昨天,是为了更好地珍惜今天和建设明天;重温历史,是为了让更多人读懂信仰的含义,感知信仰的力量。过去,百姓们以命换命,为了一个个也许都没有见过面的革命战士;今天,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在我们看到或者看不到的地方,无数战士们站岗执勤守护着家园,无数像“红嫂”一样无私奉献的人们,正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在这里许下青春的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传承红色精神亦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