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现将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25年1月-3月
四、实践内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返乡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进一步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服务家乡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1.岗位实习实践。开展政务实践,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工作一线,在具体岗位上承担工作,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逻辑和工作方式的了解。开展企业实践,根据自身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开展兼职锻炼,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兼任团干部、参与实岗锻炼。
2.乡情民情考察。参与家乡发展观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进行文化宣传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3.服务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参加公益服务,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弱助残、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工作。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4.开展社会调研。2024年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需在理论指导老师指导下,10人为一组,自主选择实践课题,通过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收集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后究形成调研报告。
五、参与方式
1.信息获取。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
2.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全国社会实践管理系统”—“返家乡项目”,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3.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4.记录成长。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言方式或@的方式参与投稿;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
5.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评先推优活动。
六、相关要求
1.各基层团组织和团员团干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参与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服务身边人家乡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参加实践的学生要强化安全意识,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及时将寒假社会实践相关安排告知家长并征得同意。若条件允许,学生可自行购买短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各学院团委可组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并于3月15日前择优推荐5个实践事迹(每个事迹提交不少于800字的活动总结、3张实践照片)报送校区团委。
4.青马班学员需在1月10日前确定调研题目并报送小组成员信息(附件1),3月15日前报送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附件2),报送材料需于截止日期前发至邮箱2024591211@cupk.edu.cn。实践报告应包括理论分析、调研过程、结论与建议(相关数据图表、调查问卷样本、访谈记录等)等内容。各团队学员要高度重视本次寒假调研活动并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如发现抄袭,将取消小组成员考核成绩。
联系人:闫怡 联系电话:0990-6633055
校区团委
2025年1月2日
附件1:2024年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寒假调研小组成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