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
教之本在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吾尊之重之敬之爱之
化雨春风 三十五载潜心教学
刘艳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学院化工系主任,克拉玛依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从事精馏板式塔及炼油分离技术基础、应用和故障诊断研究工作,在炼油工程及学术领域有着较深的造诣。获得国家发明奖一项、省部级发明/进步奖7项、发明专利34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加编写《石油化学的工程原理》(化工原理)和《石油炼制工程》两部教材。主讲本科生课程《化工原理》和研究生课程《高等分离工程》二十余年,培养学术、工程、专业研究生近300名。
2016年,刘艳升入选“新疆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2017年,被评为“克拉玛依市教育行业领军人才”。2018年,刘艳升被评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今天,《师说》第二期就让我们一起深入领略这位从教三十五年的教师背后的故事。
一肩挑双担
大事抓好 小事不漏
2016年克拉玛依校区成立之初,刘艳升老师主动申请来到校区,承担起工学院化工系专业建设的重任。按照校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四年实习实训不间断、四年企业参与不间断”的办学要求,刘艳升老师从自己35年的专业教学、科研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经验出发,结合对专业发展趋势、动态的认知和理解,提出了“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除了工程设计、工程经验、工程概念、工程理念和实际操作能力等以外,还应当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等”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化工专业的应用型本科生掌握化工流程模拟技术和以此为工具和手段进行的生产装置的评价、分析和创新是极为重要的,按照有教无类的理念,学术研究、工程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应当是高层次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所必需的要素,因此他带领团队搭建出了以化工流程模拟技术为核心课程的高层应用型化工本科生培养计划,并提出了“化工专业也要实现四年科技创新不间断”的办学要求,以期实现校内毕业论文和企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双重训练。
作为化工专业的负责人,刘艳升老师同时也承担着实验室建设的重任。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带领着年轻教师一步步稳扎稳打,搭建起了“一中心四层次”和“八平台”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在校区率先建成了化工原理实验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大学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按时完成了教学计划。在实验室测试阶段,因为实验台大多是铁质或者不锈钢材质,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刘艳升老师还提前给老师们配备了电笔,并叮嘱大家要随身携带。实验室建成之后,刘艳升老师几乎每周都会过去进行安全检查,排查问题隐患,严格把关实验室安全。
总是将本科教学放在首位
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满怀仁爱之心,刘艳升老师一直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他看来,“本科乃大学之本”,因此他坚持化工系的老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生的培养工作当中,积极参与本科生学习的督促和引领作用。平日里,刘艳升老师总是主动关注着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端正思想和学习态度。在他的努力下,化工系在校区率先提出与同学签署课堂不玩手机的诚信协议。不仅如此,化工系每学期都要举行 “卷席子”活动,即与前一学期考试后20%的同学进行一次集体交流,通过师生面对面的方式,相互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精力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还会进行单独谈心,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6年,化工专业成功申报并获批自治区创新创业重点示范专业建设。在刘艳升老师的带领下,化工系规划了教学实验室和大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室协同建设的新途径,积极搭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着克拉玛依生态建设,化工系44名同学选择了红山湖盐碱地治理的创新课题,自发成立了7个小组,开展了三期项目论证工作,即将开始试验。其中化工专业2016级学生田一良在两年时间内申报了两项专利,发表了一篇科技论文,并在自治区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二等奖。
潜心教学立讲坛
倾囊相授育新人
面对学生,刘艳升老师总是说“我们是老师和学生,但我们也是朋友。我很愿意同学们有学习以外的一些问题,像生活中的困惑之类的跟我聊一聊。我也愿意把自己以往上学时期的想法或者说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 2017年,他面向工学院三百多名学生举办了一场题为《匹夫之志·艰难困苦·孜孜以求·追寻梦想》的大学生涯规划讲座。在他看来,化工系的学生不仅仅是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服务社会、效力国家的人,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四年的学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点,能够热爱生活,朝气蓬勃。这才是培养学生的一个目标。
“年轻时是兄长、年长时为父亲”是刘艳升老师一直以来对待青年教师的态度。面对年轻的化工系教师团队,刘艳升老师给大家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天午饭后集体绕红山湖走一圈。一来可以让大家出去活动活动,锻炼身体;二来在环湖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提出一些科学问题,大家一边走路一边交流讨论,既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刘艳升老师更强调以教学为主,他要求系里的每个老师都要上一次《化工导论》课,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年轻教师积极主动地写教材写讲义,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一本讲义编出来后,里面可能会有很多问题。但是通过上课可以帮助他不断完善讲义,慢慢地讲义就可以成为能够出版的教材。这样做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教师讲课的能力和对课程把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