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现(1)
2016年5月25日,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病逝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105年。
从1911年到2016年105个春夏秋冬,她用生命书写着一个不平凡的一生。她的才华横溢,她的乐观豁达,在历经磨难后更显得光彩照人,也因为死神的降临而得以永存。
杨绛是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杨荫杭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法学家,早年曾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前夕,从美国留学归来,在北京一所学校担任法学教授。其姑姑杨荫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杨绛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1932年,杨绛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由此认识钱钟书,而她和钱钟书先生的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钱钟书先生称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并随后一同赴英法留学。
1938年,上海沦陷后第二年,杨绛随钱钟书一同回国,并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66年,文革时期杨绛与钱钟书被称为牛鬼蛇神,拉出来进行批斗,她以一个女子柔弱的身躯担起了那个时代所赋予的种种不公。
1969年,杨绛与钱钟书被下放至干校,杨绛被安排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
1977年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随后一年,钱钟书去世。亲人接二连三的离世,给这位86岁的老人带来了无法言说的痛苦。
2003年,《我们仨》出版,这本书讲述了杨绛与自己丈夫、女儿的故事,她用文字去书写,用一颗温柔的,满怀希望的心去怀念那些永不逝去却无法重来的幸福岁月。
2016年,杨绛逝世。
这是她的一生,寥寥数字便可以说尽的一生,却跨越了一个世纪,演绎得那么精彩绝伦。
节目制作:刘泽清、虎迎春、孙子超
编辑:张紫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