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工作动态
专题专栏
媒体聚焦
资源服务
阳光心语(1)
返回

阳光心语(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广播台一档崭新的栏目“阳光心语”正式开播,欢迎您的收听。

阳光心语是一档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话题类节目,我们希望通过心理故事、案例分析、访谈和交流的方式,把心理健康知识带到大家身边,和我们一起来探索内心世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本期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心理问题离我们有多远?

我们邀请到了校区学生工作与安全保卫部的心理咨询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璐璐担任本期嘉宾,和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张璐璐:主持人好,同学们好,我是今天的嘉宾张璐璐,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通过声波和大家交流。那么主持人,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烦恼或情绪低落的时候? 

主持人:当然有。

张璐璐:那你有没有产生过心理问题?

主持人:应该没有吧?我觉得我心理挺正常的!

张璐璐:但是我告诉你,当你烦恼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

主持人:张老师,这怎么可能?按你这种说法,岂不是人人都有心理问题?这太夸张了吧!

张璐璐:这一点也不夸张,你说“人人都有心理问题”,这句话有道理,但是不准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心理问题它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阶段性的,可以改变的。所以,说“人人都有过心理问题”或“人人都可能遇到心理问题”更准确。

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学习压力、考试失败、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失恋、就业等都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只不过心理问题在每一个人身上表现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同学考试没考好,情绪低落两三天就重新振作起来了;有些同学会烦恼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些同学会长久的陷在自责、自卑、焦虑的情绪中自己无法走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接受专业的帮助,比如心理咨询。

主持人:张老师,心理问题这么常见和普遍,找你做心理咨询的同学多吗?

张璐璐:说实话不多。

主持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璐璐: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人的心理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有些心理问题,同学们能通过自我开导、寻求同伴家人的帮助或利用其他生活经验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同学们对 “心理咨询”还是普遍有一种误解,把“心理问题”当成老虎,谈虎色变,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有病”,甚至是有精神病。所以,常常有些本来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却以“我没病”回避了心理咨询,而错过了得到及时的心理帮助,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恢复常态的机会。

主持人:张老师,你能不能从专业角度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心理咨询服务的是哪些人?或者说能帮助哪些人?

张璐璐:好的。我们说接受心理咨询的人真的是病人吗?不是的,恰恰相反,如果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说,我们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不是病人,而是正常人。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把人的心理活动分成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也就是大家讨论的“有病”和“没病”。如果真的有了心理疾病,最好是去看心理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而不是来找心理咨询师了。

在心理正常的范畴下,心理活动还存在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种状态。而我们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也就是常说的出现心理问题的状态。

健康的心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当心理活动因为人自身或内外环境发生激烈变化而失衡的时候,心理问题就产生了。其实心理问题一点也不难理解,不可怕,就好像我们学习会遇到学习问题,生活中会遇到生活问题一样。我们每个正常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许多现实的问题,学业呀,工作呀,婚恋呀,家庭呀,人际交往呀,都期望有理想的选择,顺利地渡过人生的各个阶段,获得自身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作为心理咨询师,对这些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提供相应的帮助。当然,心理健康的人也可以前来咨询,对于预防心理问题,或者提高生活质量都有帮助。如上这些情况,都属于我们说过的发展咨询。当心理问题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产生心理冲突难于自行排解,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咨询,科学地分析和疏导,帮助来询者缓解情绪困扰和内心冲突,防止向病态发展。这种情况属于健康咨询。这样说来,把心理咨询者说成是“病人”,真是一个应该好好纠正的偏见。

主持人:好的张老师,谢谢你给我们分享的知识。从今天的沟通中,我们认识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而且离我们一点也不远。我们其实特别需要一双关注自己心理健康、发现心理问题的眼睛,以便能够及时的处理我们遇到的心理层面的问题,更加愉快的生活。

张璐璐:主持人你总结的特别好,在这里,我也想对同学们说:不管你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问题,如果想找个人倾诉,可以来心理咨询室坐一坐,如果你想告别无助、告别茫然、告别纠结的生活状态,可以来心理咨询室和我一起成长。一杯清茶,一缕阳光,让我们敞开心扉,悦纳自己,理解他人,我在这里等着你们。

  节目制作:邓佳宁、张璐璐(嘉宾)

        编辑:夏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