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路时间(4)
主持人:各位听众大家好,这里是安定路时间。近年来,“校园贷”作为萌芽于高校的“新生事物”,随着一浪又一浪的新闻报道,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然而不能忽视的是一系列的负面报道背后,我们目之所及的都是“校园贷困局”带给一个家庭、一个学生的沉重打击。而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大学城派出所的警官来给我们讲讲“校园贷”。
警官:主持人好相信大家都听过校园贷这个名词,起因事件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主持人:没错,这个事件在2016年引起了极大轰动,校园贷也从此走入大众的视野。那么“校园贷”是如何产生的呢?
警官:由于近年来,信用卡透支严重、信贷问题等,银行加高了对信用卡、信贷等业务办理的标准,而大学生由于偿还能力不强、消费能力低,银行将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门坎儿加高,因此导致了大多数创业学生需要大量资金贷款变难。而“校园贷”这种低门坎儿,这时候就趁虚而入了。
主持人:那么如您所说,校园贷相对来说呢门槛低,对于需要创业的同学来说是场及时雨,但是大多数的同学并不是为了创业而使用校园贷。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就曾经使用“趣分期”、电商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手机和电脑。那么您能给我们说说现今的“校园贷”都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呢?
警官:“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主持人:那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能接触到校园贷,那么“校园贷”中有怎样的不良现象呢?
警官:现在绝大多数“校园贷”都是以虚假广告为诱饵,让学生上当,最后以流氓催债的手段来威胁学生,达到非法获取高利贷诈骗的目的。其中就有“裸条”问题和暴力催收最为突出。
主持人:警官能否具体向我们说说“校园贷”的危害呢?
警官:好的主持人。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人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在校学生,通过网上提交资料、经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而“校园贷”,就是这种方便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借贷,转移自己资金压力的一种方式。
“校园贷”危害的主要形式有:
1、低利息 高费用,相关调查显示,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20%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
2、越便捷,越便“劫”,用自己的身份证件替别人办理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
3、担保零要求 催款全方位,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一些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
4、分期购物 质量难保,有些网贷平台针对大学生推出了分期购物功能,本质上是以消费之名行借贷,其实借贷成本高,且所经营商品的质量也难有保证。
主持人:听您这样说,真的为我们同学捏了一把冷汗。就像您提到的分期付款,看起轻松,却无形中吧经济压力全部转移到下个月。本是为大学生提供便利资金帮助的“校园贷”,却渐渐的“腐败变质”了,“校园贷”变成了校园高利贷,使许多大学生无力偿还,更有甚者利用校园贷这个平台,进行非法诈骗活动。那么XXX警官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校园贷”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哪些?
警官:好的主持人,常见的诈骗手段有:
1、 说你中奖了
2、 冒用熟人,看病、交话费
3、 木马病毒、系统升级
4、 利用群发器
5、 点二维码、点罚单、朋友圈点赞
6、 招聘贷款、广告
7、 伪造你的身份证
8、 模仿客服电话、积分到期、让你点链接
9、 冒充公检法
主持人:那么警官,面对那么多的诈骗手段,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防止自己上当受骗呢?
警官:好的主持人,要想远离被骗,要做到一下几点:
1、我们要有反诈骗意识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不感情用事,金钱有数,生命无价
4、天上不会掉馅饼,生活处处有陷阱
5、不乱点赞,不乱点链接
6、不留私人电话号
7、不乱点免费Wi-Fi
8、要保护好个人和家人信息
9、陌生人来电,只要谈卡谈钱一律挂掉
10、所有短信微信凡让去点链接的一律挂掉
11、公检法电话通知办案的一律挂
12、让打开网址看照片视频的一律挂掉
13、谈中奖退税航班积分给钱的好事一律挂掉
14、威胁恐吓 ,170、171开头电话一律挂掉
主持人:谢谢警官的忠告,作为大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应多了解基础金融知识,提高风险意识,培养自己的“财商”。这样才能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理性借贷,不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这期的话题“校园贷”就跟大家聊到这。
节目制作:崔嘉兰、张丹阳(嘉宾,大学城派出所)
编辑:夏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