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校区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级学生李喜悦的短篇小说《珠玉与瓦砾》在国家级刊物《青年文学》2025年5月第5期发表。
文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文学创作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培育。依托北京语言大学等援建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系统性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等课程。通过引进优质课程资源,深度激发学生创作潜能,推动青年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淬炼的专业提升。
在此背景下,李喜悦受课程启发开启创作实践。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北京语言大学援建教师席加兵(笔名席云舒)发挥关键育人作用,对其作品进行多轮指导修改,撰写评论进行学术推介并推荐发表,丰富拓展作品的思想内涵,彰显“助力文学爱好者发展”的育人理念,践行了援建教师“传帮带”的使命担当。
学院同步搭建的“语言+传播”实践平台,为学生多元能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银龄教师周丽以“讲好新疆故事 传扬丝路精神”为宗旨,带领学生组建新闻社,为学生搭建媒体平台,在《克拉玛依日报》发表20篇新闻评论,在《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央级媒体客户端发表14篇新闻通讯报道。
校区将进一步发挥援建教师的专业优势和育人作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人才、推动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据悉,《青年文学》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创刊于1982年,是共青团中央系统唯一的纯文学核心期刊、唯一的国家级青年文学刊物。创刊43年来,《青年文学》始终以“青年+文学”为办刊理念,坚持青年视角关注现实,以文学姿态参与人生,致力展现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是中国当代文坛兼具权威性、先锋性与社会影响力的文学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