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科学研究
人才招聘
【喜庆二十大】校区办学成绩系列报道之十:工学院
发布日期:20221105   作者:李世颖   来源:工学院   编辑:袁玫、张宇珊   浏览:231

学院介绍-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揭牌成立-2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揭牌成立


一、学院建设情况


工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师75人,实验员15人,本科招生专业8个,教学实验室面积10000平米、设备固定资产7600万元,拥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1个,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


教学-工学院召开2017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推进会

工学院召开2017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推进会


二、师资队伍情况


依靠校本部派遣、退休教师聘任、企业教师引进、应届博士和硕士引进、部属高校教师援疆等多种渠道,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高水平教师团队,任课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29人,高级职称比例59%,博士比例71%。目前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自治区“天池计划”6人、自治区“天池博士计划”4人、克拉玛依市高层次人才2人,克拉玛依市“领军人才”1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3人,克拉玛依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标兵6人次。


科研-中石大(北京)克校区成立智能石油装备研发中心签字仪式

校区成立智能石油装备研发中心签字仪式


三、学科建设


学院重视学科发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四位一体”专业融合发展新范式,专业交叉、实践交叉、学生交叉、师资交叉。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设立专门机构,服务教师教学发展;严格执行校区规章制度,保障教师教学发展;实施教学提升计划,促进教学素养提高;打破师资背景束缚,打造“培-学-研”高水平工科教师培育新机制。青年教师多次在各类高级别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1人次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获奖,1人次在自治区教学比赛中获奖。


学院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个,获批建设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家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重点专业1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4个、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优秀实践教学团队1支。


教学-工学院与克拉玛依市住建局签署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工学院与克拉玛依市住建局签署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四、教育教学


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9篇,校教学名师1人。学院通过多元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高层次应用型培养模式、仿真实训基地和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平台、校区科技创新训练,建立的应用型化工和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得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围绕行业发展趋势,结合新疆油气能源重地的地方特色,打破师资背景束缚、学科专业壁垒、校企隔阂瓶颈,形成的面向新疆能源丝路的“学科交叉、产教融合”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得了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


科研-工学院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交流指导会

工学院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交流指导会


五、科研


学院鼓励教师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做博士后、参与科研工作、校外访学、课程进修或参加研修班、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支持教师取得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学院科研工作在五个方面形成了特色,分别是:超稠油高值化利用、超稠油油田化学工程、超稠油环境工程、新能源工程和CCUS,即将与敦华绿色气体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建设碳捕集及化学利用(CCU)工程创新平台。取得技术成果主要有:水合物法回收加氢尾气中氢气技术、精馏塔高效化和大型化新技术、基于相分散调控高效气体脱灰新技术、高低温协同再生低能耗碳捕集新技术、油气长距离管输技术、油气集输工艺优化技术、油气输送节能降耗新技术、重油PVT相态分析技术、超稠油水力空化减粘技术、加热炉内燃烧及传热分析、石化设备腐蚀机理与防腐新技术、石油钻采工艺及工具新技术、石油矿场机械和石油化工新材料与制造新技术、采油和石油加工自动控制新技术、油田污水处理与回用新技术、石油加工和煤化工污水处理与回用新技术等。


学院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课题42项;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SCI、EI检索收录学术论文63篇,JCR一区论文9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


竞赛 (2)


六、学生竞赛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专创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一节课、一论坛、一赛场”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体系,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潜移默化渗入专业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搭建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积极组织参加“挑战杯”、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等各项高水平赛事活动,组建横跨不同年级及专业的竞赛团队,建强学生竞赛队伍,邀请专家教授、企业负责人、杰出学长学姐进行辅导,推动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以赛促教,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构建多元化赛事体系,让学生在浸润式实践中砥砺创新品格。在学科竞赛结果中,2016-2022年,工学院共计获得国际性奖项19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241人次,获得省部级奖项352人次。


就业表彰大会

就业表彰大会


七、就业


学院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学院就业相关工作。


强化领导抓落实,精心部署促实效。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各系主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为组员,形成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优秀校友—党员服务队的多级结构,对学生进行精准分析、精准帮扶。


明确目标抓关键,精准施策破难点。学院对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实行“一生一策”的动态“私人订制”管理,根据就业意向,精准推送岗位信息,“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


求职加油强能力,多措并举促就业。学院组织开展“求职训练营”系列活动,全面讲解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招聘笔试等专项技能提升辅导,同时开展个人职业测评,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实现就业生求职指导全覆盖。


访企拓岗宽渠道,强化服务保就业。为丰富就业渠道供给,学院领导带头访企拓岗,走访企业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学院全面升级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招聘宣讲活动,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线上招聘求职的全程网络化。


工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多措并举的就业帮扶,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完成了三届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工学院共计819名学生毕业,平均就业达88.16%,平均升学率达31.14%,共有238名学生选择留疆,占签约学生数的51.97%,就业学生中一半以上选择留在新疆,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校区118名留疆毕业生回信,肯定了同学们的人生选择,其中71名学生来自工学院。工学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