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双一流学科优势、促进校区高质量快速发展为己任,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议要求,坚决贯彻校区安排的各项工作,执行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坚决有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
学院以教师创新素质培养为导向,建立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共计7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7人、副高22人,博士学历占80%。现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讲座教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天池计划”全职人才3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4人、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自治区“天山雪松计划”1人、自治区“天池博士”4人、克拉玛依市领军人才1人、克拉玛依市拔尖人才1人、克拉玛依市高层次人才工作室2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5人。以“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与企业共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聘任企业导师、兼职教师共计220人次,其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共计172人,占比78%。
石油学院2021年教师节合影
一、地质系
1、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全方位引领学生发展。
以开放的思想,采用合作研究方式,引入外部研究机构和企业,聘请高级专家,积极走访用人单位,了解毕业学生的发展和企业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秉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理念,《“一带一路”核心区油气地质综合实践基地建设》被评为自治区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获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2021年顺利完成验收。2021年资源勘查工程获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
着眼“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以课程思政为核心,构建全课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价值观培养中实现“共舞中共振”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各环节、各方面,构建日常全课程育人格局。通过支部共建,搭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桥梁,充分挖掘利用新疆本土育人资源,在现有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实现“三全育人”的落实和落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新格局。
2020年资源勘查专业共有毕业生80名,升学率43%,就业学生中选择留在新疆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65.7%。2021年资源勘查专业共有毕业生95名,升学率53.68%,就业学生中选择留在新疆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66%。2022年资源勘查专业升学就业率97%,升学率48%,就业学生中选择留在新疆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66.7%。
2、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大于34%,每学期至少安排一门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教学的课程。初步建设了“基础教学实验平台—校内实训平台—企业工程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相结合的递进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与新疆油田及西部钻探共建了普地实习基地、综合地质实习基地、测井实践教学基地、油矿地质实习基地,与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共建了GeoEast实训基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0年至2022年毕业论文选题的企业选题占比40.1%,主要来自新疆油田、测井公司等,完成情况较好,平均分为81.9,优良率(80分及以上)达68%。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0年至2022年毕业论文以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比例达98%。
2018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普地实习
为了更好地强化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充分发挥“背依大山、毗邻油田”的资源优势,2017年校区成立了由高校教授、多家驻疆央企资深专家组成的油气地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工程实践项目设计、工学结合教材编写、实践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推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申报教改项目,近5年完成及获批自治区教改项目9项,校区教改项目13项,出版教材4部,发表相关教改论文25篇。
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与校本部互补借力、差异化发展。油气地质学科在本科教育的四年时间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课程、企业实训、野外实习等)将贯穿整个四年的课程体系中,并且四年的过程中企业资深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实践教学环节,打破以往重理论、弱实践的方式,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让学生从实践动手中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专业知识。为了多渠道、多样化加强人才培养,除了学校内部安排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外,每年选拔5%以上的优秀学生到校本部和援疆高校进行为期半年学习交流。
以“政企校共建、项目化管理、服务学科建设”为指导思想,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按照三个层次建设实践平台,分别为教学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专业实训中心建设、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实践平台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强实践平台的开放力度,扩大开放范围,为增强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建设集教学、科研、科技创新、技能训练、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油气地质实践基地。
、校区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签署政校合作协议
3、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助力油田企业发展
地质系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学科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始终坚持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根本途径,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科和创建新学科的基础。第一,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科研引路人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或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第二,重视科研骨干培养,树立科研标杆,为地质系科研注入活力,争取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第三,注重学术交流,不定期邀请油田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区交流,帮助老师们抓住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校企联合。第四,重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帮助老师们将科研写在油田现场,写在祖国大地上,形成系统性成果,助力油田企业发展的同时,帮助自身和地质系走上更大的平台。
近5年,地质系教师入选各类人才计划12人次,自治区“天山雪松”国家高层次人才后备人才1人,自治区高层次引进人才2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2人,自治区“天池博士计划”2人,克拉玛依市“领军人才”1人,克拉玛依市“拔尖人才”1人,克拉玛依市高层次人才工作室2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1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包括2项面上项目以及3项青年项目;承担中石油科技创新基金1项;承担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5项,包括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承担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3项;获批自治区博士后重点资助项目1项;承担克拉玛依市创新人才专项6项,其他纵向科研项目18项,科研经费合计700余万元。承担横向企业委托项目17项,科研经费合计1140万元。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EI检索20余篇。相关研究均不同程度地融入到教学过程。
二、石油工程系
石油工程系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依托,树立了“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建设”的双一流驱动力,“党的领导体制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创新、思政工作体制创新”的四创体制优化模式,“聚焦国家需求、提升服务能力,聚焦时代使命、践行回信精神,聚焦人才培养、培养行业人才,聚焦社会温情、落实文化润疆,聚焦科技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聚焦联合培养、深化政校企合作共建”的六聚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一核、两驱、四创、六聚”的立足西部、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优秀团体。
石工系党支部学习回信精神
石油工程专业由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构成,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合作共建”的人才为目标,与校本部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创新发展、追求卓越。2017年,石油工程专业获批自治区重点专业(创新创业示范专业)。2020年,石油工程专业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获批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学科。现有教师24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天池计划全职人才1人、柔性人才1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人才1人、杰出青年1人,克拉玛依市拔尖人才1人,校级青年拔尖人才3人、劳动模范2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优秀共产党员2人,海外留学背景人才5人,凝练出一支水平高、品格优的教学队伍。
石油工程系以厚基础、强特色、重前沿为行动指南,依托独特地域优势形成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理论实践和思政教育相融合,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石油工程专业具有完备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地质实习、认知实习、专业技能实训、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习教师团队辅以现场技术专家,深化校企合作,贯穿油气田开发全过程,指明学生成长成才方向,激发学生热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知实习基地如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一厂、实验检测研究院,西部钻探准东钻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定向井技术公司和工程技术研究院。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如金工实训基地和采油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基地如准东生产实习基地、吉庆作业区实习基地、准油股份生产实习基地等。通过系列实践环节,驻足生产一线,接轨技术前沿,提高学生对油气生产全周期的认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2016级学生在准东采油厂生产实习
2018级学生在彩南作业区生产实习
2018级学生开展现场认知实习
专业技能实训
石油工程系建有流体力学、工程岩石力学、钻井完井工具模型、油田化学、油气田开发、采油工程6个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4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1400余万元,实验室条件达到国内教学先进水平。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每年承担教学任务9000余人学时,满足本专业及其它专业实验教学、科技创新研究、毕业设计的需求。现有“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下属先进钻井技术、复杂储层高效改造、非常规油气开发3个科研实验室,设备总价值3400余万元,占地面积5400余平方米,配套有高温高压岩石三轴实验系统、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高温高压在线驱替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流体高压物性测定仪(PVT)等高精尖设备。科研实验室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依托石油石化产业基地,助力中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推动石油行业发展,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油田化学教学实验室
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
高温高压岩石三轴实验系统
裂缝导流评价系统
石油工程系依托校本部建成“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非常规油气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西北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并与”中石油砾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以国家油气开发关键科学问题为导向,搭建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平台,打造以国家级和省部级领军人才牵头的一支多层次、高水平、重应用的科研队伍。科研团队分为先进钻井技术、复杂储层高效改造、非常规油气开发三个主力攻关方向,依据专业优势发力中西部油气开发技术研究与创新,瞄准制约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理论问题及技术难题,以提升行业科学研究水平为己任,以推动石油经济发展为目标。科研团队取得多项科研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0余项,市局级科研奖励1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50余项,研究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论文700余篇、专利200余项、专著20多部。
三、计算机系
软件工程专业致力于服务石油石化行业、解决智慧油田建设中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为数字油田和智慧油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2021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了课内上机实验、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小学期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4年编程总量约4万行代码(国标为2万行),均高于国家软件工程专业标准。暑期短学期均开展计算思维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实践教学:大一《数据结构与程序综合实践》3周,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强化过程考核,促进理解分析能力、设计应用能力提升。大二《Web应用系统开发综合实践》3周,主要教学内容是基于JavaEE框架整合开发Web应用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方法,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软件系统整合开发能力。大三《软件项目实训》4周,由企业教师负责实践教学,实践内容为企业级软件项目开发,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真实的软件系统的综合设计、分析与应用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综合应用软件工程基本知识与方法。
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考试中心”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得初级资格证书可换算为选修课程2学分;获得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可以换算为选修课4学分;CCF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CSP)考试成绩150分以上,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Programming Ability Test,简称PAT)考试成绩合格,可换算为选修课2学分;获得谷歌、阿里、甲骨文、华为、思科、微软等行业知名企业职业资格证书可与上述资格证书进行对等认定,每个项可以换算2个选修课程学分。学分替换累计不得超过6学分。获得资格证书和获奖证书可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加分依据。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培养方案符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补充标准,按照OBE理念,不断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基于校区石油石化行业特色,打造“应用型、特色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按照OBE的理念,培养目标面向毕业五年后,毕业生成长为科研、管理或工程岗位的骨干,并且达到5条具体的目标要求。按照工程教学认证标准12条毕业要求,对每一条进行了知识和能力分解,突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程序设计类课程基本都采用了辅助教学平台。通过辅助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观看教学视频、在线完成编程实验及作业、智能考试、教学统计分析等。近五年公开出版了《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C语言学习辅导与实践》、《基于搜索策略的问题求解:数据结构与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实践》《Python程序设计》、《Python语言学习辅导与实践》等教材5部。获批教育部—中锐网络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新工科教育的计算思维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系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大于25%。《面向新工科的程序综合课程设计》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建设网络环境资源,落实C语言基础教学》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共建了实训基地,与红有软件、油城数据有限公司、新疆油田数据公司等共建了软件开发的实习基地。与红有软件、油城数据中心、小马聚力、东软集团、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共建了教学实训基地,采集石油行业数据,建立行业大数据数据集,实施针对性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
红有软件实习实训基地
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实习实训基地
计算机系从教师队伍中选拔教练团队,精心组织、选拔和训练队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计算机类各专业积极将各类学科竞赛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体系,以赛代练、赛练相长,专人负责比赛,校区学生参加竞赛积极踊跃,通过各类计算机竞赛锻炼了学生编程实践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奖的学生在升学、就业中广受用人单位好评,通过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各类程序设计类竞赛的选拔与培训,广泛地调动了计算机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与参赛的积极性,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性运行机制。
2019年至2022年计算机学科竞赛获奖(国家级奖励)统计
2022年度计算机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
计算机设计大赛
天梯赛
蓝桥杯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建设以及有效的宣传工作,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比赛等,2016级至2021级共6届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例达到100%。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等学科竞赛并获得数十余项国奖及六百多项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