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科学研究
人才招聘
新疆日报:走,到基层去! ——我区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系列观察之三
发布日期:20220521   来源:新疆日报   编辑:陈珂璠、袁玫   浏览:599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校园矗立着的鲜红标语,引领着一批批青年学子扎根边疆。今年,该校有毕业生860人,目前已签约就业学生中,超六成毕业生选择留疆。


用主动的姿态选择人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正成为我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青春之我建设美丽新疆。


扎根基层 他们最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2届毕业生张荣楠,毕业后将赴采油一线工作。张荣楠所学专业为油气储运工程,大学期间,他就萌生了通过专业所学投身西部油田建设的理想。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学校毕业生回信,更坚定了我留在新疆、扎根基层的信念。”张荣楠说。


张荣楠是北京人,此前,天津一家国企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原本可以离父母更近,去留之间,他义无反顾选择了留在新疆。


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新疆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生钱帅帅用行动做出了最有力的回答:到基层去,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书写青春!


查看虫害、观察记录棉苗生长情况……5月17日,顶着烈日,在库车市陆地棉试验站,钱帅帅正在进行田间调查,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滑落。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也是农民,所以我更希望服务农业生产一线,用专业知识帮助农户提高棉花生产科技含量。”钱帅帅满怀激情地说。


一个多月以来,钱帅帅跟随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陆地棉课题组,深入阿克苏地区的棉花种植区,开展调查研究,把毕业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做好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工作,对于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区把教育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高校广泛开展“青春该有的模样”等就业育人主题活动,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让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搭建基层干事创业舞台


热斯拜克·铁木尔江是新疆大学2019届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主动报名参加了选调生考试,成为乌恰县吉根乡一名基层村干部,也是该乡迎来的第一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村干部。


吉根乡被称作“西陲第一乡”。在这里,一代代的护边员坚守祖国边疆,坚定而自豪地信守着世代相传的“每一顶毡房就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座活着的界碑”的诺言。爱国爱疆的红色基因也深深激励、鼓舞着热斯拜克。


“奋斗趁青春,我愿用青春守护好、建设好祖国最西边的这一片土地!”热斯拜克坚定地说。


近年来,新疆大学认真宣传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就业政策,为学生搭建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平台,鼓励更多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到基层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到我区中小微企业、人才紧缺的重点产业就业,在新时代赛道上赛出最美青春风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拓宽基层就业空间”。自治区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将按照要求会同人社等部门,积极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加大基层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


政策“礼包”助力大学生淬炼成长


通过学校的政策宣传引导,今年,新疆理工学院有200多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比去年多了40多人。


“学生参加基层就业项目计划将享受生活费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在职业生涯规划成长中还有一系列的暖心政策支持。”新疆理工学院团委工作人员柴佳琪说,学校通过互联网、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引导,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中去,在服务国家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我区最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是中小微企业、南疆四地州等边远地区。


为让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今年我区出台了一系列基层就业政策“礼包”,让基层成为高校毕业生发挥作用的大舞台、历练成长的大考场。


基层就业政策“礼包”包括:为基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南疆四地州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落实好落户、助学贷款代偿、提前转正定级、工资高定等政策;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按企业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之和给予最长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项目,按规定给予生活费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享受报考公务员设专岗、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加分及工龄连续计算等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新疆财经大学教授王玉刚认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向基层流动,有利于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对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玉刚建议,高校应把就业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立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引导学生在不断完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明确对职业的期待,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