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近两年来,我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魏鹏飞说,在南疆广袤的沙漠油田里,他开启了新的人生。
魏鹏飞是河北石家庄人,202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工程专业。怀揣报国志,他留在新疆,来到位于库车市塔里木乡的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工作。
伴随他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给118名选择留在新疆基层工作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魏鹏飞是118名毕业生之一,他把总书记的寄语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每次遇到业务难关,看看总书记的话,他都觉得心里踏实,勇气十足。
“每天面对漫漫黄沙和茫茫戈壁,时间长了有些单调寂寞,不过我已经习惯了。”魏鹏飞说,油田注重人文关怀,他很快融入集体,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
大学四年,让魏鹏飞对新疆这块土地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茫茫大漠在他眼中蕴藏着无限可能。“学了石油专业就想选择油田最多的地方,未来最有前景的地方就是新疆。”他说。
魏鹏飞负责修井作业方案的编制。从刚工作时拿到一本施工设计方案不知道重点、风险和改进方向在哪里,到今天面对油井有了自信,他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成长。
虽然在科研楼办公,可魏鹏飞也经常上井,如今已经跑了500多口井。去年中秋节,厂里举办了各种活动,还改善伙食,之前魏鹏飞一直期待着节日的到来。当日一大早,因为一口井出现问题,他和同事赶去现场,一直忙到深夜才完成工作,在野外啃着干馕看着圆月升起。
“记得刚实习的时候,看到钻井队现场技术员为解决问题从6点忙到24点,浑身是油,问题解决了,他笑得很开心。”魏鹏飞说,钻台很高,天冷风大,技术员一直在坚持,这个充满奉献和担当的画面深深触动了他,令他至今难以忘怀。
“敢为人先创新不止”,每天进入厂里看到这句话,魏鹏飞都很受鼓舞。跟着前辈学经验学精神,跟着团队大胆创新,通过踏实学习钻研,在修井施工时,用科学方案让油井更快重获健康平稳运行周期,让他感到充实。
得知处理井筒过程中大颗粒岩屑难以返出这一技术难题后,他和同事多次前往作业现场实地调研,在沙漠无人区的简易房中与工人师傅同吃同住,一待就是十几天。
经过不懈努力,魏鹏飞所在团队设计改良的新工艺牙轮钻头,令原本两个多月的修井周期累计缩短了20天,增效近百万元,他所在的科室被评为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近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魏鹏飞少了几分书生意气,多了几分踏实韧劲儿。他说,对年轻人而言,毕业就业的选择很关键,决定着将青春最美好的时光投向哪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魏鹏飞的选择。他说,总书记的回信充分肯定了大家的选择,带着这份肯定在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很幸福。
“希望20年后的我,站在这片因每一名西部建设者的努力而变得越来越好的热土,能对今天的自己说一句‘谢谢你当年的选择’。”这是魏鹏飞对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