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须以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名称冠之。”
“高校建设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要建设一所高层次、高水平的高校,就必须教学相长,共同促进。”
“高校有责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筹建、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人,陈大恩从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需要、服务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服务克拉玛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优化引领新疆高等教育结构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战略选择等角度,向听众介绍了中石油大学(北京)69年的办学经历以及设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以下简称“校区”)的重大意义以及将其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大学的信心、决心和规划。
办学:多点开花结硕果
陈大恩说,自2016年校区首次招生以来,短短6年之中,校区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呈现出“万马奔腾”的发展态势。
建成一所真正的大学,其关键在于人才,在于高质量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
陈大恩说,为解决师资难题,校区在设立之时就确立了“引、援、派、育”等多种人才引进和培育方式。
在上述基础上,近年来,校区还充分发挥教育部直属17所高校的对口支援建设、19所高校加入“银龄讲学计划”等政策扶持优势,先后为校区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校区已拥有9个管理机构和4个科研机构,以及422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建成一所真正的大学,其关键还在于吸引高质量的学生。
陈大恩说,经过6年的努力,随着校区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校区的招生情况逐年向好。
截至2021年,校区已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校区的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学生报到率也从2016年的92.56%增长至2021年的97.82%。截至目前,校区在校学生人数已达4741人。
建成一所真正的大学,其关键也在于夯实学科建设根基。
2016年以来,校区的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专业,2019年,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分室)先后在校区揭牌成立。
不仅如此,2016年以来,校区共承担科研项目434项,近5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5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中屡获佳绩;校区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20项(国际6项、国家级48项)。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才设立的校区,因其独特的办学路径和取得的累累硕果,逐渐受到中央、国家级媒体的关注,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累计87次对校区先进事迹进行报道,不仅提升了校区的知名度,更提升了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美誉度。
未来:建设西部一流大学
当天的讲座,陈大恩为大家梳理了校区设立以来形成的五大经验,并与大家共同展望了校区“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愿景。
五大经验如下——
一是校区将发展使命与国家需求深度融合,紧密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和新疆建设需求,以学校优势工科专业,特别是优势能源专业为起点,在新疆异地办学,成为首个在新疆建校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融合18所部属高校特色优势,依托新疆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实践平台,实现高起点办学,开创了高水平大学扎根新疆办学新格局;二是顶层设计与实践育人科学融合,立足高起点创建了中西部地区产教融合新高地;三是建立了新工科应用发展新范式,为地方政府和驻疆企业培养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四是“引、派、援”与教师培育紧密融合,探索出了一条打造西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新路径;五是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有机融合,探索出了一套政校企业合力共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陈大恩说,众人划桨开大船,校区从筹建到开办,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驻市石油石化企业和社会资源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积极联动和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校区已与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中石油西部钻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41个优质的企业工程实践平台。
陈大恩表示,一路走来,校区发展稳步向前,尤其是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校区118名留疆工作的首届毕业生的亲切回信,不仅是对学校青年一代选择扎根祖国边疆、为国奉献高尚情操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办学追求和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对校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校区引起了巨大反响,也为校区实现建设西部一流大学的目标注入了澎湃力量。
陈大恩说,到2035年,将校区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大学是校区党委、全体师生未来奋斗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校区将分两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校区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办学水平将获得整体提升,人才培养体系将更加完善,石油石化等相关能源学科形成区域优势、跻身西部一流,新工科建设引领新疆高校发展,其他学科专业将逐渐形成特色,基本建成西部高等工程教育示范基地;
第二步,到2035年,改革与发展先行先试示范效应将更加明显,建设成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丝路区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以及面向中亚为主的科技与文化交流基地,建成能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西部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