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阳光正好,万物生长。
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几个红色大字矗立在校区入口,亮眼而醒目。
每天路过这几个字时,陈大恩总是心生欢喜,因为少年时仗剑天涯醉边疆的浪漫愿望,终于以在祖国西部克拉玛依,以在新中国石油长子的诞生地——克拉玛依,参与推动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落地建设而圆满。
陈大恩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的他,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校长。
从祖国首都北京到祖国西部边陲克拉玛依,相距3080公里。
2015年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克拉玛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陈大恩,作为学者,曾多次带队前来克拉玛依,进行技术和学术交流等。
一次次往返匆匆中,陈大恩不曾预见,他与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缘分,如此深沉而厚重。
2015年3月,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的陈大恩,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推进组组长。
两地办校、一校两区,这种开创性的办校模式,没有成熟的路径和经验可借鉴。
怎么办?
带着诸多疑问和重重困难,陈大恩带着推进组一行人来克拉玛依考察。
这一次克拉玛依之行,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吸引了陈大恩,“克拉玛依焕然一新,从戈壁荒漠小镇向现代化城市蜕变生长,有一种勃勃生机。”
这一次的克拉玛依之行,这座城市的人民也深深感动着陈大恩,“我能感受到每一个克拉玛依人,对办一所大学深深的期盼和渴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克拉玛依,这年4月,陈大恩带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代会代表团再次来到克拉玛依,他像主人一样带着大家一一走访校园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教职工公寓以及员工培训公寓、实训基地等等,“给大家当导游,做讲解员。”
之后,陈大恩,一次次陪着不同的人来克拉玛依,目的只有一个,帮克拉玛依人圆一所大学梦。
那一年,陈大恩,先后8次来到克拉玛依。每来一次,他对办大学的信心就增加一点,“对克拉玛依越了解,就越兴奋,这座城市有一种‘劲’让人心动。”
陈大恩还记得,201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喜欢散步的他独自一人从雪莲宾馆前往阿依库勒水库,途经一面精美文化墙时,墙上“仁、义、礼、智、信”几个大字直达心底,那一瞬间,“读圣贤书,做仁义事”的使命感和情怀,涌上他的心头。
当下,此时此刻,什么是“仁义事”?
帮克拉玛依人,帮边疆人民办一所真正的大学,就是“仁义事”。
为了促成这件“仁义事”,除了一次次带队来克拉玛依实地考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还召集相关领导、退休老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在北京先后召开座谈会,就设立克拉玛依校区进行反复论证。
2015年9月15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北京举办了第五届六次“双代会”。
“双代会”的重大意义,不亚于各地一年一次的两会。
在这次“双代会”上,陈大恩代表学校做了汇报。
“克拉玛依的环境和条件完全可以办一所大学;我们有信心办一所高起点、高层次的大学;我们有责任帮克拉玛依人圆一所大学梦……”
“双代会”上,陈大恩充满激情的汇报,打动了学校教职员工,大家全票通过,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设立克拉玛依校区。
之后,喜讯接踵而来: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批复设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2015年12月10日,克拉玛依校区在乌鲁木齐揭牌,新疆第一所教育部直属211高校成立。
壶酒慰风尘
克拉玛依校区揭牌成立的第一时间,陈大恩和推进组趁热打铁,向教育部提出了2016年开始招生的申请。
申请被驳回。
驳回的理由,陈大恩很清楚,教育部对克拉玛依校区寄予厚望:克拉玛依校区要办成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水平,克拉玛依校区要办成一所高起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高等学府,“教育部担心我们操之过急,达不到办学目标。”
数十年的教育管理经验,陈大恩深谙,一个大学的生命力,是要通过吸纳吸引年轻血液的融入,在培养年轻人的过程中,在克拉玛依校区运转过程中,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所高校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为了消除教育部的担忧,保证克拉玛依校区教学质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过自愿报名和选派等方式,派出了由专业负责人和中层干部组成的骨干力量,加上校区招聘的教师,完成了校区师资团队的组建。
此外,学校制度建设,学生招录方案计划有条不紊出台……
随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第二次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招生。
这一次,申请顺利获批。
2016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寄出了第一封录取通知书。
这一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以超出高考一本分数线22.3分,招录首批学生497人,报到460人,报到率达92.6%。
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喜悦和幸福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就是每年开学的时候。
就在陈大恩想象着迎接校区第一批新生的盛况和喜悦时,他被组织派往黑龙江大庆市挂职,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
两年挂职结束,2018年6月,风尘仆仆刚回到北京的陈大恩,再次回到克拉玛依,担任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校长。
以校长身份回到克拉玛依校区的陈大恩,两鬓华发的他,行走在校园之间,和师生们一起,潜心于校区发展的探索之中。
而克拉玛依这座因石油而生的城市,对教育的尊重和渴望,也给予了潜心探索的人以无穷支持,“市委市政府支持校区的所有承诺都兑现了。”陈大恩说。
作为石油院校的学者,陈大恩走遍了中国所有石油城市,唯独对克拉玛依情深,“克拉玛依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心目中诗和远方的样子,这里干净安静,适合干教育。”
这份干净安静,给了陈大恩最初面对招生困难但绝不降低分数和标准的勇气。
这份干净安静,给了陈大恩敢于拒接、坚守办一流大学的底气。
这份干净安静,为克拉玛依校区迎来高光时刻,也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67年办学史注入无限荣光: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选择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克拉玛依校区118名毕业生回信,并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要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至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矗立在校区和师生心中的信仰。
如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声名鹊起,招生数量年年递增,截至目前,克拉玛依校区在校学生已达4741人。“到2025年,突破万人不是梦。”
声名鹊起的校区背后,藏着陈大恩和无数人的艰辛努力和付出,但这一切,被他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诗句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