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科学研究
人才招聘
中石大“十三五”成就巡礼 | 厚积薄发,科技创新交出“亮眼”答卷!
发布日期:20210610   来源:校本部科学技术处    编辑:邱煜珩   浏览:85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国家创新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

高校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盛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八大以来,这是他连续第四次参加两院院士大会。同往届对“能源安全”“全球能源变革”“新能源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等念兹在兹一样,今年他再次将“石油天然气”作为全力攻坚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进行强调。


国家的需要,总书记的嘱托,就是学校科研的方向。


“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优良传统,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科研工作思路,以“作出大贡献”为依归,以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广大教师开拓进取,刻苦攻关,高质量科技成果持续产出,科技创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1


五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1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5项;获得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共377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228项。国家级奖励数在2017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排名第7。这些成果,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也是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技术变革需要的重要体现。


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数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2019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共斩获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这一成绩在全国高校(不含港澳台地区)中并列第五位,在全国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排名第一位


  这一获奖情况,反映了高校应用型理工类学科的科技创新实力,也是高校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直观体现,彰显了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担当和作为。


2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既突出石油石化传统优势,同时聚焦非常规油气、新材料、地热能、水合物等清洁低碳能源与新兴交叉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五年间,学校作为依托单位负责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课题32项,负责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课题5项,油气开发重大专项“复杂油气田地质与提高采收率技术”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复杂油气田地质与高效钻采新技术” 项目(十三五),连续3个五年计划获得滚动支持。学校重大创新成果持续产出,发明了深层油气藏靶向暂堵高导流多缝改造增产技术、复杂结构井特种钻井液、油气管道系统完整性关键技术、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新技术以及满足国V/VI升级的FCC汽油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等国内外行业引领性新技术,解决了油气行业安全钻井、高效开采输运、清洁油品生产等领域的“卡脖子”关键问题,促进了我国复杂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能源高效与清洁利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15万吨/年

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装置


  近年来,我国汽油消费量不断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国家实施了污染物排放更加严格的国VI标准。碳四烷基化是实现汽油质量升级的关键过程之一。2018年11月,世界首套15万吨/年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工业装置在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投产,突破了传统工艺的技术壁垒,烷基化油辛烷值达96以上。这项工业应用,采用的是由中石大徐春明院士、刘植昌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工艺技术。


4

6

技术思路示意图及东营市亚通石化工业装置


  2019年,中石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高金森教授团队联合其他公司完成的研究成果“满足国V/VI升级的FCC汽油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技术方案打破了国内外现有清洁汽油生产模式,为国V/VI汽油质量升级作出重大贡献。


5


7

2021年4月16日,在我国首个千亿方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气田(陵水17-2气田)所有开发井的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的第二天,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的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学校,感谢中石大以杨进教授为代表的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研发团队15年来矢志不懈攻克世界级难题为挺进深海和项目安全高效实施作出的重要贡献。


以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撑科技创新


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学校着力搭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创新平台、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交流平台、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合作平台,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持续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创新平台。新增4个国家级平台分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中海油联合研究院,1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8个校级科研平台和38个校企共建联合研究机构。学校目前形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24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18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44个校级科研平台和55个校级联合研究机构。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基本覆盖了石油石化上、中、下游全学科领域,并向新能源、新材料等交叉和新兴学科领域拓展,对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1


2


  创新建设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交流平台。开办高端学术讲坛——蟒山讲坛,以“创新学术、引领未来”为宗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开拓学术视野,启迪学术思想。着力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基本建成石油科学领域知名的、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中石大品牌期刊群。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际创刊首发《石油科学通报》,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Petroleum Science》2016至2019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全国四千多种科技期刊TOP5%),并继2013-2015年第一期项目之后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二期支持项目。2019年《Petroleum Science》和《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分别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获得5年总计1000万元经费支持。


3


4


5


  不断拓展科学研究合作平台。2017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揭牌,探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20年,学校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石油测井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此外,学校分别与西南油气田、新疆油田、浙江油田等签署协议,共建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成藏)研究中心、非常规油气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西北研究中心、地质工程一体化联合研究室等,为落实和承担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奠定基础。


6


7


8


9


以体制机制改革点燃创新创造引擎。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推进科技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把激发创新创造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学校全面推进与三大油公司全面战略合作,以服务国家能源工业和现代化建设为共同目标,在深化科研合作、加强协同创新等方面推进深度合作。


 这是学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探索有组织科研的有益尝试。为深入推进全面战略合作,中石油专门设立全面战略科技专项。学校组织全校优势研究力量,形成优势科研团队,落实的中石油全面战略科技专项五大项目中,不仅涉及地质、勘探、开发等优势领域,而且拓展了人工智能、氢能等新兴领域。校企双方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就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工程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中石油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建设。


1

中石大与中国石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

中石大与中国海油再启全面战略合作

3

中石大与中国石化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团队协同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引擎。学校新增“重油高效清洁转化”创新研究群体,“复杂油气井钻井与完井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获得二期滚动支持;新增3个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涵盖深部地热资源开发、海洋油气生产安全、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等学科交叉及新兴研究领域。目前已形成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6个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2020年学校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教授领衔的油气井工程学科创新团队,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油气重大需求为主攻目标,2004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后又入选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并获2次延续资助,带动了包括数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内的青年学术带头人的成长。


4


  推进科技创新,要与制度创新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两个轮子一起转。学校不断完善科研制度体系,前瞻性地出台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整管理办法(修订)》《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使用“包干制”管理办法(试行)》《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加强科研规范化管理,落实“放管服”精神,增强创新动力活力,为推动科研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学校科技论文质量显著提升,SCI、EI、CPCI-S收录论文较“十二五”增长82%。2017年9月以来,学校署名论文入选美国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分别为42篇和512篇。申请专利、授权专利2386项,比“十二五”期间增加135%,获得国际专利授权较“十二五”增长224%。人文社科类基金项目实现突破,立项数量较“十二五”增长30%,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与国别史等专项重点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等立项资助。


5

6


 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学校全面推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线了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化学品管理平台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建立了科研人员-学院-学校的三级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互联,做到了全覆盖、全流程、可查询、可追溯,多部门线上协同办公,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信息化平台在2020年疫情期间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7

大部分业务一趟不用跑

少部分业务最多跑一趟


畅通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其中一个症结是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成果转化的“篱笆墙”。

8

9


2018年,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学校成立技术转移中心。这是学校创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重要举措。


学校还不断畅通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坚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发布了《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及收入管理办法(试行)》等,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成果完成人奖励,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将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合同纳入成果转化管理范畴,拓展成果转化方式;面向社会打造开放的科技服务平台,组建专业化技术经理人团队,形成三级管理梯队,着力构建服务支撑体系。通过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运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转化平台,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0

新时代石油科技发展峰会暨石油科技成果对接会

11

学校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会


“十三五”期间,学校共签订技术转让、实施许可类项目54项,合同额3601万元,合同数量和合同额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57%和193%。基于已有专利成果或专有技术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00余项,合同额超过6.4亿元。学校连续获得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集体奖、北京市优秀技术转移机构奖,被评为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办公室和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示范单位。


12


13


14



刚刚过去的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个节日起源于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在会上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


在这场科技强国的“新长征”中,中石大人将胸怀家国,继续勇担使命、实干笃行。面向“十四五”,学校科技工作将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技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加强原始创新,着力推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评价体系,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